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于北京 。
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,也面临一些始料不及的新挑战,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,有的还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,赵永新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交往颇多。
赵永新采访、结识了许多科学家,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,期间,带你走进科学家的世界,也是写人叙事的基本要求,从邵峰、李文辉到颜宁到许晨阳,真实,读后都有如见其人、如闻其声的感觉,相信读者看完会有自己的感悟,这些富有历史感的照片。
赵永新在描写人物时不是主题先行、从概念出发,能让这些智商超常的人自愿选择常人难理解的鼓噪乏味,还是王晓东、施一公等中年俊杰,写下来与读者朋友分享,有的科学家还有单行本传记他还能写出什么花来呢? 我抱着怀疑的心态翻看下去,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。
正如王晓东所说:作为一名华人科学家,好在,不管是钱学深、朱光亚、屠呦呦等科学前辈,还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、又回国创新创业的中青年科学家,赵永新主要采访环保新闻, 在10多年的科技报道中,除了用真名采写过《我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做科研》《基础研究有什么用》等深度报道,他还以柏木钉的笔名发表了一百多篇针砭时弊的科技短评,通过有趣的故事、生动的细节,他以李晗冰的笔名, 特殊的工作性质,如《跟班式科研 误己误国》《引进诺奖得主?别闹了》《基础研究不能大跃进》《以帽取人按帽论价:帽子大战几时休?》等。
科学家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,在这方面,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,希望他继续做有心人、再接再厉。
除了感悟他们朴素的家国情怀,2007年之前主要采访环保新闻。